國美電器大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較量暫時有了一個結果,以微弱優勢勝出的陳曉與貝恩資本一方似乎可以以票決形式的正當性掩飾動機和目的的不當性,黃光裕也因與貝恩資本聯手奪下了陳曉手中的增發屠刀,雙方可以歇口氣容后再議,容后再戰。但國美大戰留給創業企業家們的卻是一件非常急迫的功課:查找身邊的陳曉,找到致勝之道。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諸葛亮誅魏延的故事可供我們思考。故事大意說是諸葛亮知道魏延必反,密召楊儀、馬岱等人授以錦囊一個,囑咐楊儀在魏延時拿出來急用。諸葛亮死后,魏延反,與楊儀對陣。楊儀不懂兵法,想起丞相所授錦囊,急拆后,泰然自若,依計行事,陣前挑釁魏延,說:你敢連說三聲“誰敢殺我”,我就投降。魏延想:我平生最怕的諸葛亮已經作故,別說叫三聲,叫三萬聲也不怕。提刀按轡,于馬上大叫曰:“誰敢殺我?”話音未落,腦后忽聽馬岱厲聲而應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原來是諸葛亮早就安排了馬岱潛伏在魏延身邊。
作為企業家,需要各類職業經理人才為公司服務。但國美事件讓很多企業家停滯了引入職業經理人的步伐,擔心所用的人與陳曉一個德性。在用與不用,怎么用才合適等這些議題上徘徊。諸葛亮除魏延的故事雖說是演義,但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用人要疑。公司制訂規章制度的目的是約束員工,對職業經理人也是一樣約束。但企業家更需要從人品、責任心和職業道德道德等方面進行大膽考察了解和嚴密求證。
疑人要用。如果看著這個可疑不用那個可疑不用那還有什么人可用?自己家里能用的都已經用上了 也不見得能頂多少個缺,不用疑人無法克服人才短缺的矛盾,因此疑人還得繼續用。
但最關鍵的是還要牢牢掌握對局面的控制能力。企業家們急需一個能在危急關頭能夠制服叛者的絕對殺手锏,掌握能在可能的較量中取勝的法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國美事件的對決過程和對決結果足以讓每一個企業家警醒:找一個錦囊,請高人裝一條計策,以備應對腦后有反骨者的不時之需,免遭第二個陳曉的絕地追殺!
當然企業家們需要同步思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誰是你可擔重任的馬岱?”千萬別再找一個類王俊洲、魏秋立的角色當重托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