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說,得益于信息技術和運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遠程生產組織和流通成本的降低,供應鏈正在取代縱向一體化,成為國際上產業組織的 主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大企業專注于核心能力的創造和提升,而將生產、流通、銷售中低附加值環節外包給中小企業,以此形成以穩定交易和利益共享為特征的 產業鏈體系。伴隨著供應鏈生產模式的興起,供應鏈競爭已經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方式,而供應鏈管理能力則是決定一條供應鏈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 素。
在此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為商業銀行的創新金融服務,應運而生。與此同時,有賴于與核心企業的貿易往來,那些缺乏固定資產、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的 中小企業由來已久的融資難問題也終于得以破解。
2003年,作為國內最早系統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并且在實踐和理論領域一直遙遙領先于國內同業的深圳發展銀行(下稱“深發展”)率先推出了 “1+N”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案例1,就是深發展成功為某供應鏈成員企業進行融資支持的完整流程。
案例1某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A公司,專營汽車電子等零配件的采購、銷售,主要為廣東的兩家著名日系合資汽車廠家供貨,與其下游廠家合作年限較 長,貿易關系穩定。在“汽車零配件-汽車生產-汽車經銷商-終端用戶”的國內汽車行業供應鏈條中,A公司處于供應鏈上游,與汽車行業形成共生發展,隨著近 幾年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A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但是,由于下游車廠較為強勢,A公司一般采取向車廠提供3~6個月賬期的銷售結算模式。這樣一來,A公司就形成了大量且穩定的應收賬款。隨著資 金占用量的越來越大,A公司于是需要通過融資以緩解短期流動資金壓力。
然而,A公司作為一家資產規模、綜合實力一般的中小型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顯然無法通過銀行的保證擔保、抵押擔保貸款等傳統授信渠道獲得融資支 持。
那么,就沒有其它的解決方案了嗎?
不。深圳發展銀行通過考察A公司整體經營狀況后,依據其與下游車廠的關系和交易細節,接受了A公司向深圳發展銀行轉讓其交易過程中的應收賬款, 并據此給予A公司4000萬元的保理額度,解決了A公司因應收賬款占用帶來的流動資金短缺困境。獵頭.其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A公司與X公司(核心企業)簽訂供貨合同;
(2)A公司送貨,X公司驗收貨物并在送貨單上簽字確認;(3)X公司根據送貨單明細定期生成電子收貨單,送至A公司和深發展;
(4)A公司收到電子收貨單后開出增值稅發票,并交給深發展申請保理授信出賬;
(5)深發展根據X公司發來的電子收貨單和A公司交來的發票,確定、核實應收賬款的具體金額后,將發票送達X公司;
(6)深發展根據核實的應收賬款金額放款給A公司;
(7)X公司按時付款到A公司在深發展的付款賬號,A公司償還保理授信。
在這一案例中,傳遞出了3點非常重要的信息。
首先,“考察A公司整體經營狀況以及其與下游車廠的關系和交易細節”表明,深發展對A公司的融資準入評價重點是基于該公司對整個供應鏈的重要 性、地位,以及與核心企業的交易歷史,而沒有對該企業的財務狀況作特別的評估。其次,具體操作流程中的第1、2、3、4、5、6個步驟,均表明深發展對A 公司的該筆融資嚴格限定于其與核心企業之間的貿易背景,防止了資金的挪用,同時還引入核心企業的資信,以作為控制授信風險的輔助手段。另外,具體操作流程 中的第7個步驟則表明A公司的銷售收入將直接用來償還授信。
“這就是供應鏈融資與傳統銀行融資的主要區別。”深圳發展銀行貿易融資總監馬黎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措辭非常嚴謹,但卻言簡意賅。
沒錯,案例1中的A公司作為一個在傳統授信渠道中受到銀行嚴苛對待的中小企業,就是如此輕松地通過深發展的創新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獲得 了高達4000萬元的融資支持。獵頭公司.
那么,到底什么是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價值又是什么呢?
“確切地說,貿易融資只是產品,而供應鏈金融則是一個工具。它是商業銀行站在供應鏈全局的高度,為協調供應鏈資金流,降低供應鏈整體財務成本而 提供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正如馬黎民所說,雖然與傳統的保理業務及貨押業務(動產及貨權抵/質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是很明顯,與保理和貨押這些簡單的貿易 融資產品相比,供應鏈金融則是銀行面向供應鏈上所有成員企業的一種系統性融資安排。
而其最關鍵的變化就是,銀行的視角開始從僅關注單個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轉變為從供應鏈的全景出發對企業進行評估。
“過去中小企業融資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銀行單純使用主體信用評級,將企業作為孤立個體進行評估。在這種模式下,企業流動資產在形態和規模上隨 著企業經營活動而不斷變化,銀行自然難以有效監控。”而這正是傳統融資方式中,較少利用流動資產作為信用支持的原因之一。但是現在再從供應鏈金融的角度出 發去分析,這一問題則迎刃而解。因為,供應鏈上企業間的交易過程是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集成,而且這種集成相對封閉,于是為銀行的監控提供了條件。“在 供應鏈融資中,由于多數中小企業主體信用評級無法達到融資門檻,因此,我們更多地借重了債項評級。”在馬黎民所說的債項評級中,包括了企業的基本狀況、市 場地位、供應鏈狀況、融資狀況、財務分析、授信用途及資產支持六大評估類別。
在這一問題上,目前國內的許多監管規定仍然要求銀行貸款主要考慮企業的主體信用評級,而深發展在供應鏈融資中對主體評價和債項評價的結合,則是 響應了《巴塞爾協議Ⅱ》中對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中應注意債項評級的鼓勵。
那么,是什么讓深發展決心拋棄傳統的風險控制思維?馬黎民自有其看法,“企業靠什么從銀行獲得融資?
肯定不會是靠變賣資產,而一定是來自于正常經營中的現金流。總裁獵頭.現金流又來自哪里?必然是來自于它交易對手的正常付款。”
也正是這種強調對供應鏈交易關系考察和動態評估,將某一具體貸款業務的信用風險與貸款企業的整體信用風險隔離開來,通過資產支持提升中小企業信 用的信貸評審方法,讓很多過去手握訂單卻苦于自身規模有限難以獲得外部融資的中小企業終于得以敲開銀行的大門。
3月11日,深發展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了2009年年度報告,而報告中所顯示的0.68%的不良貸款率,相信也是其在創新的同時仍保持著良好 風險控制能力的最好佐證。
案例2某鋼鐵企業B公司,專業從事涂鍍板材類鋼鐵產品的國內銷售,是一家集銷售、加工剪切、配送為一體的服務經銷企業。其原料80%在國內市場 采購,鞍鋼是其最主要的供貨廠家。下游客戶則大部分為從事家電、電腦機箱生產的企業。
2001年到2004年,恰逢中國鋼鐵行業的產業升級階段,為了抓住發展機遇,B公司迅速與鞍鋼等上游廠商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同時大力開拓 下游銷售渠道,并最終實現了業績的跳躍式增長。然而,業務量的大幅增長也為其帶來了流動資金周轉的困難。
對此,B公司不得不尋求外部融資。但由于企業規模有限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傳統意義上的融資手段讓該公司的總經理林先生近乎絕望。
在了解到深發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已經扶持了一批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后,林先生決定嘗試與之接觸。總經理獵頭.
最終,針對B公司供應鏈和財務狀況等特點,深發展在向該公司相關人員對B公司資產構成、交易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后,為其選擇了“未來貨權質押授 信”這一供應鏈融資產品。
在得到2100萬元的授信余額后,B公司基本解決了當年的資金缺口問題,重新邁開了快速發展的步伐。
可是就在此后不久,B公司又來到深發展尋求幫助。
原來,B公司與C公司建立了銷售合作關系,并憑借自身的強大實力,C公司很快成為了B公司****的下游銷售客戶之一。但是隨著雙方業務量的增 長,B公司的月銷售額增長至2800萬元,結算期也由此前的15天延長到60~75天。這樣一來,B公司的資金占用量就大大增加。
于是,在已有“未來貨權質押授信”的基礎上,B公司又向深發展提出了辦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申請,并很快得到了批準,由深發展向其提供 5000萬元的保理授信余額。
根據供應鏈的節點和需求,深發展設計了三類融資產品:預付類、存貨類、應收類。
而在案例2中,B公司正是通過深發展所提供的“未來貨權質押授信”
(預付類)和“應收賬款保理”(應收類)業務的幫助,成功減少了由賒銷預付所帶來的變相轉嫁成本的壓力。
表面看來,獲得融資的B公司是唯一的受益者,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通過對交易關系的梳理可以發現,B公司所在的鋼鐵行業已經形成了從鐵礦石企業、鋼鐵生產企業、鋼鐵貿易企業直到各類終端用戶的供應鏈。獵頭網.而B公司 則在供應鏈中處于中游,既是上游廠商鞍鋼的一級經銷商,又扮演著下游客戶C公司代理采購商的角色。
B公司作為在該條供應鏈上資金需求壓力****的中小企業,按照傳統的銀行信貸審核,屬于高風險貸款人,不僅貸款難度大,即便獲得貸款,也需要支付 更高的資金成本。如此一來,無疑就會相應推高B公司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成本。而深發展通過幫助B公司獲得融資并降低融資成本,則無形中也為該條供應鏈降低了 資金成本,從而提升了整體競爭力。
由此可見,在這一過程中,受益的并不僅僅是B公司,而是整個供應鏈。
而這一實證,也再一次體現出了供應鏈金融的優越性。
當馬黎民言至此處,關于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價值也已經非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一,利用創新的風險控制模式,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難問題;其 二,通過為供應鏈上的薄弱環節注入資金,幫助核心企業疏通了供貨和銷售渠道,有效改善了供應鏈的生態;其三,降低了供應鏈的資金成本,提升了整體競爭力。
與此同時,通過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中不但要針對某一條特定的供應鏈提供融資方案,同時也要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包括各種服務在 內的中間業務。而這也就要求銀行必須具有開發出一系列的產品與服務來滿足不同企業需求的能力,并且,還要在不斷地適應各種變化中做到與時俱進。
“企業絕不會因為銀行固定的金融服務模式而去改變其商業模式,所以我們必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開發一個新產品不是最難的,難就難在需要持續地去創新。而任何一家銀行都有可能面臨創新的失敗,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面對。所 以其實對銀行業而言,創新的勇氣比智慧更重要。”馬黎民的語氣中有感慨,但是其中也許不乏欣慰。而個中滋味,相信也只有這些在金融服務中不斷發揮著勇氣和 智慧尋求創新的銀行人,才能真切地感受了。 |